上一页|1|2|上一页
/2页

主题:【解说现象】“以房养老”缺少专业化商业机构 申请者少

发表于2013-09-09

【真实案例】家住浙江宁波的夏老先生年逾六旬,与老伴生活在一起。二老共拥有两套住房,一套自住、一套闲置。“我每月有一笔退休金,但是金额不高,老伴以前做生意,退下来后没有收入了。我们老两口就指着这笔退休金生活,还是挺紧巴的。”夏老先生说。

去年初,夏老先生在银行办理了一项“以房养老”业务,将其中的一套住房抵押出去,向银行申请了一笔10年期贷款,贷款按月领取,用于日常的生活消费。房产按照当时的市价估值大约为200万元,银行按照60%的抵押率折算贷给他120多万元。在10年的贷款期限里,夏老先生夫妇每月从银行领取的金额大约在1万元。

“有了这笔钱,我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,平时花费、出门旅游甚至住院看病,都不用跟孩子伸手了。”夏老先生说,孩子们有自己的住房,自己留着这么多房子也没多大意思。房子抵押后,如果子女将来想收回,还能按照当初核定的价格,还本付息把房子拿回来,就算将来房价涨了也不吃亏。



这个事件告诉了我们:

目前,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高,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即使是在相对较高的北京,平均每月也仅为2773元。很多老人退休后的收入,要比在岗工作时明显“缩水”。老年人辛苦了大半生,养孩子、还房贷,积蓄不多,退休后除了房产这笔财富外,现金收入减少,但请人照顾、看病吃药等花费有增无减。而且,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,一对年轻夫妇上面有4位老人,养老全靠子女显然也不切实际。

“‘以房养老’能将老人的未来资产价值提前变现,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,是一种商业化的补充养老工具。”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秋霖说,“以房养老”在国外已成熟运行,在我国也已提倡多年。通过“以房养老”,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房产抵押或转让给银行、保险公司或专业养老机构,由这些金融机构支付老人的养老费用,以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金不足问题。

老人们不信任:“机构把房子卖掉卷钱跑了,上哪儿找他们去啊?”产品设计不合理:“最起码要保证把老人养到老,不能半路再折腾”

然而,在这几年的实际运行中,“以房养老”市场规模一直很小,除少数金融机构开展外,大多机构仅仅在观望。即使已经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,也是鲜有人问津,申请者寥寥。

  

发表于2013-09-09

我自己的看法:“以房养老”不切实际!房子的产权只有70年,花N多钱,买房无法最为资产留给孩子。还不如投资一块墓地!

发表于2013-09-09

房子养老的理念不是很清楚

发表于2013-09-09

这个东西就像保险一样的!我不觉得好

发表于2013-09-09

“以房养老”缺少专业化商业机构,这个不好做吧

发表于2013-09-09

现在人就是觉得有套房子才安心啊!

发表于2013-09-10

房子没有一辈子的,在外面租房子我也觉得蛮好的

发表于2013-09-12
引用:雾里看花55在2013-09-09 11:13:02写道:
3楼

我自己的看法:“以房养老”不切实际!房子的产权只有70年,花N多钱,买房无法最为资产留给孩子。还不如投资一块墓地!

 呵呵!~~

发表于2013-09-13

不懂

发表于2013-10-10

以房养老 还在火吗?

上一页|1|2|上一页
/2页